《道德与法治》2019年国培(一)

发布者:科研师培         时间:2019-11-13          阅读量:1734

骨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及专业在发展

唐修远

德育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行跟不上。

德才一体,才是智慧。

儒家从孔子开始,到真正成为传统,是因为在千年之内,有了制度,与科考联系在一起了。但是现在的中国,很多人只了解儒家的皮毛概念,长此以往,儒家将成为传说。因此,需要创新,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儒家的精髓和魅力。

儒家的精髓,在于认识世界与处理世界的方法。中国从古到今提出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其实就是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事。但是,古老的传承文化若只是停留在古代,那思想必定会变为陈旧,只有创造性地转化文化传统,才能与时俱进。

现在与时俱进的方法,就是得从物质文化、制度体、精神信仰方面进行重构。重构的基础,还是以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为依托。

在进行重构时,不能纯粹以“新”、“旧”,来判断制度、行为、习惯的好坏,所有的变革与创新,都在回旋上升的总趋势中慢慢成长的。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轻易肯定,要谨慎地进行尝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现在第一次在建立信仰方面的初步探索。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中国传统理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做和吸收起来仍然有陌生感,行动起来自然不如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做下去,就一定有所改变。最终能形成中国特有的精神信仰。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现阶段能做的,就是上好给孩子的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合格的中国下一代,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如对国家意识,对于幸福意识,还有共同的价值观的培养。

立德树人主要得解决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首先,培养的是什么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能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为谁培养人呢?为了建设国家,为了孩子自己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和谐而培养时代的新人。

立德树人的落实,应落实在构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上。以学校为主体,对家庭的立德树人的方法进行指导,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以从家长学校方面入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完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能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亲情中让孩子耳濡目染,引导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

还需要发挥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专门作用。尽量让班级和学校组织活动的每一步都能围绕立德树人来做,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教学备课方面,有几点思考:课标的研读,是任何一门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用书,是很多位专家进行研究后,对儿童心理和发展情况,贴近儿童生活进行的材料编写,是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具体在教学中,应确定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教学的基本体系,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现状,有计划的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的研读,要包括教材的文字内容,结构,栏目设置,每一幅图,每一段文字,每一项活动栏目都是指向了一定的目标。这需要好好理解,认真领会。

学生现状是每一个地图,学生的家庭、文化现状不同,倡导班本化教学。

因此,要研读教材和课标,教学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教学时,应该强调互动交流的对话教学。

1.    淡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话题,教师是和学生一起研究的,有些话题并不需要回答,教师只需加以评判。

2.    要以“在场因素”(儿童自身经验、体验以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3.    培养学生的对话素养。让学生与文本、生活、教师、同伴对话。如,通过留白、省略号、问号、引号、伙伴的表达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反思、讨论自己的生活,用教材、对话生成话题。

教学的活动方式,需要紧扣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如:故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会,问题导学等。这些活动必须从学生本身情况、从活动目的、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经验,使用在未来的生活中。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一定要把这些课程理念带入自己的课程中,认真找好生活与课程的交接点,尽力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得对生活的指导,并切实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和实践。

 

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