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抓好党建工作 抓好党建促进学校发展

发布者:张劲松         时间:2007-11-23          阅读量:3607

我校现有党员95人,在职党员数占教职工总数近三分之一,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中学支部、小学支部及退离休支部),9个党小组。多年来,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围绕中心抓好党建工作、抓好党建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用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学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学校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建设团结而务实高效的班子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校党总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加以规范,机制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富有朝气、以身作则、务实开拓、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身示范,身先士卒,为市实验学校的腾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市实验学校党总支制定了一系围绕班子建设的规定与规范性要求。围绕班子的作风建设,提出了班子十六字座佑铭:“严已律已,宽以待人,不掠人功,不讳已过”,要求班子成员把座佑名挂在案头,装在心里。围绕班子的思想建设,提出了“六讲”、“六高”要求: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原则,讲奉献,讲团结;姿态高、风格高、学识高,思想境界高,工作水平高,服务热情高。围绕班子的廉政建设,党总支出台了一系列廉政制度,如《市实验学校购物申报制度》、、《市实验学校招待管理制度》、《市实验学校小车管理制度》等。特别是无论学校工作再忙,都要坚持开好每月一次的支委会,研究党建工作,书面交流,每学期期末,支委成员还要例行向全体党员进一次学期述职,并进行现场评议。

由于学校党总支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认识高、方法新、措施力,使得学校班子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总支一般人团结、务实、高效,凝聚力强,作风踏实,敢想敢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在历次的班子考核中,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赞扬,被公认为是团结的班子,而且带领广大教职工扎实进取,创新工作,使市实验学校从一个合并时仅二千多人学校发展到今天四千余人全市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学校,社会声誉及教育教学质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步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攀枝花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

新时期教师应将现代精神与传统品质相结合,作与时俱进的体现者,应同时具备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娴熟的现代教育技能、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我校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学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此外,通过加强党性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思想教育,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上增强党的活力。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努力促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和经常化。校党总支以“三会一课”为保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端正学风,理论学习着眼于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政治思想教育还重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体现时代要求,保持先进性,为学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提升教师,打造优秀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问渠哪和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都依靠源头的“活水”,源头的“活水”就来自于学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市实验学校党总支着力建设一支奉献意识强,教研能力棒,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市实验学校的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40岁以下年轻化教师占65%以上,党总支认为,创建人民满意学校,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党总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党总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担子,委以重任,让年青教师从起始年级开始“一竿子插到底”,成才速度明显加快;搭台子,党总支通过积极开展各种练师活动,送教下乡、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等,给青年教师搭设展示各种教学技能的舞台;做样子,一批优秀党员在教育、教学、教研诸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为青年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结对子,党总支十分注重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主动安排作风正派、工作踏实的老党员与积极向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全面帮助青年积极分子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远大志向,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先后被及时吸纳为中共党员;架梯子,市实验学校有一批中老年党员同志甘为人梯,通过传帮带等形式,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困难,党总支也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

目前,学校队伍建设初见成效,教师队伍基本稳定,而且在党员中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1名,教坛新星7名,劳动模范2名,省、市、校优秀教师52名,县级优秀党员6名,党员中层及以上干部15名。真正实现了党总支部提出的三年内在实验学校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优秀党员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的战略设想。

四、围绕中心,转变职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围绕这一中心,领导班子的作风与作为除了科学决策之外,主要在于转变职能,服务于中心。针对行政部门有些中层干部在为教育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认识和日常言行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党总支在每新学期开始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要求,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管理工作过程要力求做到:热心服务,耐心服务,细心服务,贴心服务,真心服务。对每位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在学期末进行述职和测评,对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由此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在围绕中心转变作风和职能上,学校突出的成效,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五 、围绕先进性要求,立足岗位,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教师党员的主题实践侧重于“以德立教,以情树人”,行政岗位党员的主题实践侧重于“明辨是非荣辱,增强服务意识”。大多数党员在“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中,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党员先进性基本要求,对照“八荣八耻”的内容,拟订了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并在各自岗位认真实施。

毕业年级共产党员面对月考不尽人意的巨大社会压力,团结一致,全身心投入,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学校荣誉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不顾家庭困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超常规的工作,促使毕业年级组的老师走出低迷,加快了工作节奏,提升了教学效率。

其它年级的共产党员“以辛勤劳动为荣”积极奉献,“以团结互助为荣”乐于助人,各年级教师在党员的带领下,开展“火红的五月”系列活动,把关爱“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内容。每个党员与学生结对帮教,使学生家长深受感动。全体党员还发起了捐资助学,共捐献6150元,帮助贫困学生活动。这项由党员发起的募捐活动,其意义远远大于捐献的金额。一个党员一面旗,以“党员先进性行动”为主题内容的活动使校园处处看得到旗帜招展。

六、认真贯彻中纪委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一年来,学校党总支继续抓好中央《两个条例》和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贯彻中纪委六中全会精神,把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党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先后进行了两次专题党课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遵守党规党法的自觉性。

2、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坚持决策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和党政议事规则。

3、坚持把勤政廉政建设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途径,着力增强每个干部作表率、树形象的自觉性。党总支安排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纪委六中全会的精神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结合当前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在规范办学行为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治理“三乱”,稳定了教育教学秩序,提高了学校在社会的良好信誉。

4、坚持了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坚持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

七、结合学校工作特点,扎实推进群团、统战工作

1、在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方面,本学期着重在民主管理,扶贫解困送温暖以及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开展了形式多种的活动,受到教职工的好评。学校利用教代会,党总支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课时及岗位津贴的调整。在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的同时,更注重宣传个人责任,工作实绩,帮助教职工认识质量与效益,学校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2、注重发挥团委、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指导开展团内教育,提高学生团员“自我约束”和大胆管理的带头作用。帮助教工团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研讨,倡导政治上高标准,工作中敢冒尖。本学期党总支经过培养考验,发展了两名青年教师加入党的组织,在青年教师当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做好统战工作。经常与他们取得联系,共同商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近几年来,市实验学校以塑造队伍为抓手,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局党委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认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使教育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党总支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