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是这样炼成的————市实验学校第二届“实验杯”青年教师赛课总结(图文)

发布者:闵建明         时间:2009-12-25          阅读量:3922

“精品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市实验学校第二届“实验杯”青年教师赛课总结

               (学校领导进行赛课总结和颁奖)

我校此次举行的“打造精品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暨第二届“实验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其宗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活动,深化“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大力推进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科研能力向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向教学质量的有效转化,其目的是倾力打造各学科精品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此次赛课活动从1014116,历时近一个月,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并按参赛学科分为五个组,即中学文科组、中学理科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中小学综合组。全校共51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决赛。全体参赛教师都花费了很多心血,作了精心的准备,展示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中能够贯彻新的课改理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实现了赛课的目的。评委会依据《攀枝花市实验学校第二届“实验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实施方案》,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进行了综合评比,综合各组评委评比意见,刘莹、马丽等27位老师荣获等级奖。在此,我们对此次赛课活动中的一些变化、一些进步、一些亮点、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改革过去跨学科评比可能存在的不公正现象,由学科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评委,体现了大赛结果的公平、公正。

在本次赛课活动中,大赛组委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听取了参赛教师的意见,为避免过去跨学科评比不公正现象,此次赛课分学科由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评委,因此,赛课评比的结果是公正、公平的。

二、赛前的精心准备,充分体现了集体备课,打磨学科精品课堂的宗旨。

在初赛和决赛的过程中,各教研组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力量,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各位指导教师尽心尽力,不遗余力地指导。同时在集体研讨中,还增进了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这是非常好的校本教研现象和校本教研行为。

如:小学各年级语文组自接到赛课通知后,就积极行动起来,帮助青年教师选择上课内容、集体备课、年级初赛、评课、推荐出参加决赛者,全部热火朝天地全员参与。很多青年教师为了上好课,精心准备,反复试讲,多方请教、查阅资料。

青年教师们在准备时,克服了很多困难,课件准备得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如三年级组没有多媒体柜,搬抬上楼极不容易,老师们互助协作,克服了困难。许多组的青年教师打破了年级组的界限,向多位老教师求教,以图最佳上课效果。如杨渝、文小红等。

九年级语文组也是精心打磨。范芳老师的试讲,课件内容复杂,授课的条理性上有一点乱,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经过组内的研讨和指导教师的点拨,选准了“切入点”,从课文的“中间开花”引到学生去研读教材,去分析人物,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三、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展现出了教学的构思美和创新美。

在此次赛课中,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在课件中具体、明确的展示教学目标,展示的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从赛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已从单一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其它方面也能得到同步发展。大多数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展现出了一种教学的构思美和创新美。

如,如邓鸿老师的历史复习课,将知识、能力、方法融为一体,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方法,同时又培养了能力。

同时,老师们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如温俊芳老师设计的对“黄河忧患”所采取的措施,设计了《黄河》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等;郝晋蜀、张光兰老师在设计课程中运用了姚明、刘翔等人物的图片;蒋明娟老师运用了自己班上学生的照片;夏燕霞老师在讲“保护环境”中设计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题型;方瑞老师在引入新课时展示了“公务员报考”的漫画。

钟静老师在设计时,选取“美”作为教学重点,从两篇文章的“音韵美”、“意境美”、“画面美”、“情感美”几个方面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精妙。课堂上弥漫着一种文化气息,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多样化,展示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此次赛课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青年教师在进步,在成长,尤其是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多样,充分展示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的提高。

如,将音乐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手段,邓鸿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国民革命军歌》《共青团团歌》等歌曲。

五、从教学过程到教学效果,充分展示了校本教研的力量,立足同伴互助的“草根式”教研同样可以磨练出精品课堂。

在此次赛课活动中,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够比较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按时达成教学目标,整个课堂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学几位参赛教师的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极大肯定和好评,如马丽、郭娟、朱福显等老师。

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的磨课过程:

马丽老师的进步表现,评委们是这样评价的:1、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巨大转变。《伯牙绝弦》的教学在年级初次试讲时,讲解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学的空间太小,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课后同年级组的老师们,严肃的指出了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认真的帮助她重新理出教学思路,再经过多次说课、打磨,终于磨练成了一堂较好的精品课。2、教学效果的巨大反差。初次试讲完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很肤浅,但参赛课上学生们所能达到的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远远超过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想象。

文小红老师的表现是:1、对参赛课选题的认识从茫然到明确。      因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入,刚开始确定课题的时候,她是一片茫然, 经同年级老师的指点:通读整本书的每篇课文,吃透整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最终选定了《老人与海鸥》这篇震撼人心的课文参赛。2、从教学的茫然无序到能轻松驾驭。第一次试讲时,她基本把握不住课文的重难点,教学思路也不清晰,而将重点放在了老人精心喂海鸥上,淡化了海鸥懂得回报爱的这一重要环节,经过多次打磨,到参赛时,她就能轻松驾驭教学重难点了。3、从教学应变生涩到能随机应变。第一次试讲,她有一些紧张,生怕出现衔接不上,于是便牢牢地记住自己接下来应该说什么,把自己要说的话牢记于心,而忽略了与学生回答的相互衔接,显得过度不自然,而导致了整个课堂不够流畅。 教学效果也不佳。经过多次磨练,最后展现出她的教学应变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六、     课堂展示留给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继续发挥校本教研功能,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以学生为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将常规课炼成精品课。

在此次赛课中,个别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件用起来与设计时的不一致;有的老师方法陈旧,整节课就是自己在讲,在向学生展示课件,而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有的老师讲课时情感投入不够,课堂过于形式化,表面活跃,但实际上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很难肯定;有的老师语言不够精炼,废话过多;对学生的鼓励少,课堂气氛沉闷;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的教师课堂容量过大,老师讲得较多,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学生的动手练习还不够;个别老师提问和引导时的时间把握不到位,欠缺生活事例及实物的结合等等。

凡此种种,说明我们的课堂还需要磨练,我们青年教师还需要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它的功效。

(二)把握好细节,让细节成就我们的闪光点。

1、教学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制作课件时要注意:画面要简洁,不花哨。(1)画面中色彩不超过3种;(2不能图片太多、太鲜艳;(3动画效果不能用得太多,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4)软件中设计的一些小花絮,如鼓掌、喝彩、鼓励等尽量少

文字要求:(1)对比度要强;(2)课件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黑体加粗既漂亮匀称,又明快清晰。(3)颜色:要与母版协调一致。(4)文字不能过多,过密,文字间距要适中,要悦目。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辅助”不能变成“替代” 。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避免过分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和快节奏,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

2、备课时要立足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学设计要有亮点、有创新。

3、勿忘板书,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课堂教学的主线和重心。

4、注重课堂语言的精炼和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教科室

                                  2009年12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