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

发布者:党办         时间:2012-06-07          阅读量:2736

关于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

 

党员同志们:

按照市教育局党委[2012]46号文件精神,学校党委要求全体党员及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相关内容已附后)。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充分认识省十次党代会的重要意义;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着力推进书香校园、阳光校园、成功校园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攀枝花的教育发展,为我市 “三个加快建设”, “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好“六大硬仗”,努力实现“六大突破”,奋力实现“四个翻番”,确保“每年有新变化,三年见新成效,五年上大台阶”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的实现做出新贡献。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党办

                          一二年六月七日

 

 

附: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材料

1、一个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2、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

3. 未来五年要坚定不移走5条发展之路。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管理水平。

4、未来五年奋斗目标

努力实现 “三个翻番”: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努力实现“五个提升”:产业实力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5. 新型工业化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6新型城镇化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构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格局。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

7. 农业现代化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三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坚持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用1015年时间基本完成新村建设这一历史性任务。

8、统筹城乡改革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扩大省内改革试点范围。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

9、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铁路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大力加强“五大水利工程”建设。

10建设生态省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主动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省建设,牢固树立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建立健全环保收费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高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11、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在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12区域协调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尤其要注重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重点地区快速发展,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强化成都发展核心,加快建设沿长江、成绵乐、成资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

13、开放高地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关键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

——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南亚、中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扩大与欧美日韩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与经贸交流。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

 ——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提升与港澳台的合作水平。

14、自主创新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四川的科教资源优势,走创新驱动之路,建设创新型四川。

——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能力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环境。

15建设民生政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建设民生政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

——注重发展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加大民生投入。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6、扶贫开发攻坚

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关系我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扶贫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

——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创新和重点。

   ——加快我省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17.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报告明晰了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18、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保稳定向促和谐转变。

——推动基层管理创新,实现街道(乡镇)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服务转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

 ——坚持以社区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19、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顺应四川人民的共同心声,就是高举凝聚全川人民之力奋起赶超的一面精神大旗。
     ——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经常性的学雷锋活动中去,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20. 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包括物质成果,还包括文化生活上的成果。
   ——要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21.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十一五”期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占全省GDP比重3.03%,年均增长35%以上,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22 挖掘特色优势资源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

——当前,我省对很多优质文化资源还缺乏大手笔和精耕细作的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大力推出根植于巴蜀文化、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塑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象,形成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3.思想建设

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持续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 群众工作    

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

——自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决策和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构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推进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25.干部人事制度

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四川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26.反腐倡廉

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保持良好执政形象。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

   ——严肃查办各类腐败案件,对腐败分子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